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因素分析_计算机理论论文十篇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因素分析_计算机理论论文十篇
【计算机论文】导语,大家所欣赏的此篇文章共有41574文字,由马超泉经心纠正,发布于美文档meiword.com!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能够独立进行运作的器件。其软件内容只包括软件运行环境及其操作系统。硬件内容包括信号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相比于一般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而言,嵌入式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它不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因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容量介质,大部分采用的存储介质有E-PROM、EEPROM 等, 软件部分以API编程接口作为开发平台的核心。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因素分析_计算机理论论文十篇欢迎大家一起借鉴,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因素分析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一篇
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普及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如何面对这一难题是新一代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一站九点”模式是有力的例证,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可见一斑。实践证明“一站九点”模式不但可学、可推、可普,而且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信息化普及的要求。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普及
引言: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世界信息化潮流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时抓住机遇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普及?如何实现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单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差距存在巨大的困难。要发展要创新,关键在思想观念和技术、设备、资源配置上,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普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稳步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思路,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原则,做到“创造条件上设备,精心管理抓使用,潜心研究促效益”,还要与“建网、建库、建队”同时抓。只有这样信息化建设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一、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普及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世界贫困人口多,信息化建设落后,观念陈旧、经费匮乏、师资紧缺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瓶颈。要因地制宜建设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特别是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加大投入,做好设备、资源、人才培养等。
搞好信息化建设、普及,要有自力更生的思想,积极调动当地人才超前发展,发扬奉献精神,大家齐心出资才能把设备、资源、人才问题解决,早日步入信息化的快车道。Www.meiword.COm只有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才能与发达地区享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设备配置、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首当其冲,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学习的办法。派有信息素养的人到外地去学习、考察发达地区建设情况。回来以后要做三件事:一是书面向领导汇报考察的情况;二是广泛宣传外地建设经验,以实现资源共享,让没有出去的人也了解外面的信息;三是自己带头发展。举办信息化建设论谈,交流信息化建设与普及的问题。
如果有了人才,而没有设备,就像有鱼无水。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环境构建是一项花费钱财的工程。欠发达地区本来就资金困难,无米之炊不行,等米下锅耽误了信息化的普及更不行。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规划不要贪大求洋,但要具有前瞻性、标准性和实用性,体现 “高起点、远打算、近着眼、有重点”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实施中,要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大事”的原则,分期分批,逐步到位。
经费缺口大怎么办?一是“挤”,压缩其他项目的开支,每年列出一定经费,切实保证把钱用在“刀口”上。二是“贷”,向银行贷款。三是“争”,争取各级部门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四是“借”,急用时向其他单位借,采购中向商家借(由商家先提供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分期付款)。多方筹措,为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有限的经费怎么用好?一是“远景规划、分步实施”。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然后分步实施;在购置设备时,可以不购当时最好,但要求能升级的产品。二是“硬软环境、同步推进”。在购置计算机的同时,就组建局域网,为了省钱可以由自己设计布线,逐步完善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人,又培养了人。
在资源建设上,要有建库的思想,并有专业人员管理,把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如电子音像教材、资料做成vcd或放在网上做成视频点播。多组织各种比赛,对于好的资源要进行奖励,把它的版权买下,让其成为共享资源。只要不断积累与更新资源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但要尊重版权,而且要严格执法。激励更多人进行资源建设和开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一站九点”模式可让其受到启示:
一站: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站。
镇中心学校抓住省配套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点的契机,以省配套设备为主,学校又多方争取投入资金,增添设备,不断完善和建设“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站”,现已初具规模。一是有一间符合需求的专用教室;二是有一套价值4.8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含天线、电脑、cdvb6000卫星接收机、29寸彩电、dvd)。学校又添置了电脑、打印机、刻录机、采集卡、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刻录盘。上了internet;三是新添置了50套专用桌凳。中心站主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刻录、播放,对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师生电脑操作技能的培训,课件制作的指导等,满足部分师生及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科普培训的需要。
九点:东华镇中心学校下属的“九个播放点”
东华镇各完小在原有工会活动的电视机、vcd等播放设备的基础上,又多方争取筹措资金3万元,为下属的九所完小建立“播放点”,每个“播放点”的设备为:一台vcd机,3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承担“中心站”从教育电视台及部分省台教育节目及internet中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刻录成的光盘、教育教学信息、优质课案、优秀课件、科普知识、农村家用技术的播放,使中心站获取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所属的各完小师生及农村党员干部中,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普及要全社会关注,加强交流与开发,才能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
三、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要建好资源中心,有了资源信息化就如同有了源泉。信息源的采集与开发是连在一起的,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可完成。
(一)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开展教师的课改实验培训工作。要真正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理论业务水平。仅靠门为数很少的几次集中培训远远不够,而且每次都只能是为数不多的教师参加,为了让全体教师都得到培训,让广大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来,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会议集中的机会,采用分散学习、集中培训、个人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讲座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教育网站刻录的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开展计算机及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步入学校,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受到经济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欠发达地区掌握计算机操作运用的教师并不多,与信息时代的要求差距甚远,为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服务教学。广泛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首先是以完小为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网络资源查寻方法的学习,然后上机操作练习。根据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制定分期学习,共同达标的学习计划。对初学者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教师则进行熟练程度的培训,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则进行操作速度,课件制作方面的提高。使所有的教师在短期内都有较大进步。不断到网上查找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要把“远教”和国际互联网当成良师益友。
课件制作可以科学、省时、高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件制作小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为课堂教学服务。开展课件制作比赛,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加快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步伐。
开展电化教学业务培训。教学科研活动可利用拨号上网,卫星接收,让全体教师分年级分科目收看教育网站cetv-1、cetv-2、cetv-3、远教ip中提供的优质教学节目。把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讲座直接传播给学生、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刻录、播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利用各播放点观看教学节目,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制度。各年级分科目的教材、备课、教案、艺术活动等方面的指导。许多内容成为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整体优势,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提供机会,拓展视野。力争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电脑,打破对电脑的神秘感,多种途径开展使用电脑的宣传活动,微机室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上机,每班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一学期自由上机实验不少于20个学时,并把培训对象扩大到下属各个村完小的学生。教师分批轮流上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90%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主动从网络资源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打破教材是课程唯一资源的传统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学习方式有全新的转变,新的学习理念得到建立,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把教师和学生从封闭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拉近和城区学校的距离,大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三农”相结合
增强辐射功能,扩大服务领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发挥信息中心站的辐射功能,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首先,“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有效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在师生中,特别是综合初中班的学生中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和二、三产业转移。
其次,服务于“三农”,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利用信息中心站的优势,注重对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不仅满足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且满足师生及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学习科普知识、农科技术的需要,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面向农村党员和社会积极分子,播放农村各种实用技术,同时辅之与网站中下载的各种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要,发挥信息中心站的辐射功能,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科技致富的本领。要经常组织师生、农村党员、村民收看各种农科技知识,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收看鱼鸭立体养殖、反季大棚蔬菜、双孢蘑菇种植、经济林果栽培等,为农民学科学、用科技服务。
总之,要在信息化的建设与普及中,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强丰富资源的途径。在日常运营,软件开发、人才培训,设备运用中创新路,突出信息资源就是经济这xxx,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开展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实实在在地服务教学,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经济,为早日实现信息化的普及、资源共享。
企业网Intranet的构建方案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二篇
【摘要】本文了企业intranet的功能和技术特点,并阐述了构建intranet的实施方案及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internet intranet 局域网
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成了企业网的形成。intranet是传统企业网与internet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网络,是一个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机构内联网络。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和便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它通过简单的浏览界面,方便地提供诸如e-mail、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和新闻、数据查询等服务,并且可与internet连接,实现企业内部网上用户对internet的浏览、查询,同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发布本企业信息。
intranet 的主要特征
企业建立intranet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在管理、信息获取和发布、资源共享及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是基于企业内部的需求。因此虽然intranet是在internet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和internet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且intranet也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企业网intranet 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intranet 除了可实现internet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其可作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生产管理、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WWW.meiword.COm这种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能更加方便有效地进行管理、维护,可方便快捷地发布、更新企业的各种信息。
(2)在internet上信息主要以静态页面为主,用户对信息的访问以查询为主,其信息由制作公司制作后放在web服务器上。而intranet 则不同,其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使用,并且大部分业务都和数据库有关,因此要求intranet 的页面是动态的,能够实时反应数据库的内容,用户除了查询数据库外,还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的内容。
(3)intranet 的管理侧重于机构内部的管理,其安全防范措施要求非常严格,对网上用户有严格的权限控制,以确定用户是否可访问某部门的数据。并且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机制,控制外部用户对企业内部数据的获取。
(4)intranet 与传统的企业网相比,虽然还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或多个局域网相连的广域网),但它在技术上则以internet的tcp/ip协议和web技术规范为基础,可实现任意的点对点的通信,而且通过web服务器和internet的其他服务器,完成以往无法实现的功能。
intranet 的构建要点
企业建立intranet 的目的是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来确立所建立的intranet 所应具有那些具体功能以及如何去实现这样一个intranet 。所以不同的企业构建intranet 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intranet 的实现有其共同的、基本的构建要点。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
在规划intranet 的网络拓扑结构时,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布、对多媒体的需求等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一般可按以下原则来确立:
(1)费用低
一般地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的同时便大致确立了所要选取的传输介质、专用设备、安装方式等。例如选择总线网络拓扑结构时一般选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选择星形拓扑结构时需要选用集线器产品,因此每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对应的所需初期投资、以后的安装维护费用都是不等的,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同时,应尽量选择投资费用较低的网络拓扑结构。
(2)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应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并且网络中的设备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设备位置的变动,所选取的网络拓扑结构应该能够方便容易地进行配置以满足新的要求。
(3)稳定性高
稳定性对于一个网络拓扑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中会经常发生节点故障或传输介质故障,一个稳定性高的网络拓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和故障隔离能力,以使这些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减至最小。
(4)因地制宜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应根据网络中各节点的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对于节点比较集中的场合多选用星形拓扑结构,而节点比较分散时则可以选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另外,若单一的网络拓扑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选择混合的拓扑结构。例如,假设一个网络中节点主要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则可以在该两个节点密集的场所选用星型拓扑结构,然后使用总线拓扑结构将这两个地方连接起来。
目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多种。其中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以其技术成熟、组网灵活方便、设备支持厂家多、工程造价低、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局域网中被广泛采用。对于网络传输性能要求特别高的网络可考虑采用atm技术,但其网络造价相当高,技术也较复杂。
为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及internet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规划intranet时还应考虑接入internet。目前,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通过公共分组网接入、通过帧中继接入、通过isdn接入或通过数字租用线路接入,及目前较新的远程连接技术asdl。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接入internet时应根据intranet的规模、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及企业的经济实力来确定。数字租用线路方式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和较高的数据传输质量,但是费用昂贵。公共分组网方式数据传输质量较高,费用也较低,但数据传输量较小。isdn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可同时传输数据和声音,并且费用相对较低,是中小规模intranet接入internet的较佳方式。
2.2 intranet 的硬件配置
在选择组成intranet 的硬件时,着重应考虑服务器的选择。由于服务器在网络中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管理或是提供网络上可用共享资源,因此对服务器的选择显然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客户机,同时应该按照服务器的不同类型,如/pc/">计算机硬件平台,是否具有容错技术和网络管理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等。如果企业网intranet中大多数是于pc机为主体,建议选用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
3.企业网intranet构建的关键技术
3.1防火墙技术
由于intranet一般都与internet互连,因此易受到非法用户的入侵。为确保企业信息和机密的安全,需要在intranet与internet之间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可看作是一个过滤器,用于监视和检查流动信息的合法性。目前防火墙技术有以下几种,即包过滤技术(packet filter)、电路级网关(circuit gateway)、应用级网关(application)、规则检查防火墙(stalaful inspection)。 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单纯采用某一种,而是几种的结合。
3.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数据保护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把数据变成不可读的格式,防止企业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删除和替换。
目前,数据加密技术大致可分为专用密匙加密(对称密匙加密)和公用密匙加密(不对称密匙加密)两大类。在通信中,这两种加密方法都是常用的。专用密匙加密时需用户双方共同享有密匙,如des方法,由于采用对称编码技术,使得专用密匙加密具有加密和解密非常快的最大优点,能有硬件实现,使用于交换大量数据。但其最大问题是把密匙分发到使用该的用户手中。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很可能在密匙传送过程中发生失密现象(密匙被偷或被修改)。公用密匙加密采用与专用密匙加密不同的数学算法。有一把公用的加密密匙,如rsa方法。其优点是非法用户无法通过公用密匙推导出解密密匙,因此保密性好,但运行效率低,不适于大量数据。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将两者结合使用,如通过公用密匙在通信开始时进行授权确认,并确定一个公用的临时专用密匙,然后再用专用密匙数据加密方式进行通信。
3.3系统容错技术
网络中心是整个企业网络和信息的枢纽,为了确保其能不间断地运行,需采取一定的系统容错技术:
(1)网络设备和链路冗余备份。网络设备易发生故障的接口卡都保留适当的冗余,保证网络的关键部分无单点故障。
(2)服务器冷备份。采用双服务器,它们都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eb服务器软件,但两台服务器同时运行不同的任务,一台运行数据库系统,一台运行web服务器软件,它们共享外部磁盘陈列,万一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通过键入预先编好的命令,把任务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确保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3)数据的实时备份。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系统安全而稳定低运行。如通过arc srever对数据提供双镜象冗余备份,或由sna server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热备份。
结束语
企业网intranet的构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较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建立适合自己的intranet,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intranet,真正达到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孟顺,向intranet的迁移,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4):22~24
张金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韩建民,基于b/s模式的生产管理图查询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1995(5):15~28
蔡建,网络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机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8(1):32~34
优化程序长度的一种方法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三篇
摘要:本文了microsoft公司优化程序长度的p-code 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p-code的使用方法以及p-code程序的性能。提出了p-code编译的程序调试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程序优化 代码压缩 p-code 编译指示器 程序调试
1. 前言
用户要求应用程序有和跟踪,所以较好的策略是在程序开发调试阶段用编译开关“/of_”关掉引用,当程序全部调试完毕后再打开引用优化编译开关。
5. p-code性能
p-code技术的本质是用程序执行时间的少量增加来换取其长度的明显减小。虽然p-code指令由工作引擎解释执行,固有地慢于cpu本地机器码的执行,但程序总体所需的执行时间还取决于一些系统因素和程序员使用p-code的技巧。在内存一定的环境中,大程序长度的减小也相应地减少了其执行时所需的内存容量,从而需要较少的虚拟内存交换页,且相应地提高了cache命中率,因而减少了其运行时的系统开销,故其p-code版本和本地机器码版本最终在执行速度上的差异很小。另外,采用p-code后,程序长度减小了,系统总的吞吐率也得到了改善。
6. 结束语
microsoft的p-code技术为程序员提供了一种以少量增加运行时间代价而较方便地压缩执行文件长度的方法。它可通过简单地重编译而在程序中全局地使用,局部使用时将编译指示置于关键过程之前,可保证最大限度地压缩代码长度而使性能损失最小化。
计算机犯罪及取征技术的研究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四篇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同时,也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空间和手段。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和工具的各类新型犯罪活动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如何获取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电子证据,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已成为司法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作为计算机领域和法学领域的一门交叉科学——计算机取证学成为人们研究与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取证 电子证据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way of living,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it also presents new guilty ways for the criminals.the new types of crimes by taking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as the object and tools are increasing.it’s getting more harmful. how to get the evidence of computer criminals is a new task forthe law and computer science area. proof by computer, as a science of computer and law area. becomes a focus of attention.
keywords: crime on computer, computer evidence, electronic evidence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的犯罪类型。www.meiword.COm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急剧扩大。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和领域不断增加和扩展。使“计算机犯罪”这一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获得新的涵义。
1 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在学术研究上.关于计算机犯罪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大致说来,计算机犯罪概念可归为五种:相关说、滥用说、工具说、工具对象说和信息对象说)。根据刑法条文的有关规定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实际情况,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故意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有关数据、应用程序等进行破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无外乎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犯罪活动的信息;二是直接利用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进行犯罪活动。计算机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专业化、犯罪行为的智能化、犯罪客体的复杂化、犯罪对象的多样化、危害后果的隐蔽性等特点。使计算机犯罪明显有别于传统一般刑事犯罪。近年来,计算机犯罪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所以,打击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犯罪,确保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有效地打击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取证是一个重要步骤。存在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包括网络介质)中的电子证据已经成为新的诉讼证据之一。
2 什么是计算机取证
计算机取证又称为数字取证或电子取证,是指对计算机入侵、破坏、欺诈、攻击等犯罪行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和出示的过程。从技术上,计算机取证是一个对受侵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和破解,以对入侵事件进行重建的过程。
计算机取证包括物理证据获取和信息发现两个阶段。物理证据获取是指调查人员到计算机犯罪或入侵的现场,寻找并扣留相关的计算机硬件;信息发现是指从原始数据(包括文件,日志等)中寻找可以用来证明或者反驳的证据,即电子证据。与传统的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完整和符合法律规定的。
2.1物理证据的获取
物理证据的获取是全部取证工作的基础。获取物理证据是最重要的工作,保证原始数据不受任何破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调查者都应牢记:
(1)不要改变原始记录;
(2)不要在作为证据的计算机上执行无关的操作;
(3)不要给犯罪者销毁证据的机会;
(4)详细记录所有的取证活动;
(5)妥善保存得到的物证。
若现场的计算机处于工作状态。取证人员应该设法保存尽可能多的犯罪信息。由于犯罪的证据可能存在于系统日志、数据文件、寄存器、交换区、隐藏文件、空闲的磁盘空间、打印机缓存、网络数据区和计数器、用户进程存储器、文件缓存区等不同的位置。要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是非常困难的。关键的时候要有所取舍。如果现场的计算机是黑客正在入侵的目标。为了防止犯罪分子销毁证据文件,最佳选择也许是马上关掉电源;而如果计算机是作案的工具或相关信息的存储器。应尽量保存缓存中的数据。
2.2信息发现
取得了物理证据后。下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发现。不同的案件对信息发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下要找到关键的文件、邮件或图片,而有些时候则可能要求计算机重现过去的工作细节(比如入侵取证)。
值得注意的是。入侵者往往在入侵结束后将自己残留在受害方系统中的“痕迹”擦除掉。犹如犯罪者销毁犯罪证据一样,尽量删除或修改日志文件及其它有关记录。殊不知一般的删除文件操作,即使在清空了回收站后,若不将硬盘低级格式化或将硬盘空间装满,仍可将“删除”的文件恢复过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windows swap(page)fde(一般用户不曾意识到它的存在)大概有20-200m的容量,记录着字符处理、email消息、internet浏览行为、数据库事务处理以及几乎其它任何有关windows会话工作的信息。另外。在windows下还存在着fde slack,记录着大量email碎片(fragments)、字符处理碎片、目录树镜像(snapshot)以及其它潜在的工作会话碎片。以上这些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取证软件来收集。事实上。现在的取证软件已经具有了非常好的数据恢复能力,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文件属性获得和档案处理工作。
数据恢复以后。取证专家还要进行关键字的查询、文件属性和数字摘要、搜寻系统日志、解密文件等工作。由于缺乏对计算机上的所有数据进行综合的工具,所以,信息发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取证专家的经验。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取证专家要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最后取证专家据此给出完整的报告。将成为打击犯罪的主要依据,这与侦查普通犯罪时法医的角色没有区别。
3一些取证工具的介绍
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相应的取证工具必不可少,常见的有tcpdump,argus,nfr,encase,tcpwrapper,sniffers,honeypot,tripwires,network monitor,镜像工具等。在国外计算机取证过程中比较流行的是镜像工具和专业的取证软件。下面以encase作为一个计算机取证技术的案例来。encas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取证工具,至少超过2000家的去律执行部门在使用它。encase是用c++编写的容量大约为1m的程序,它能调查windows,macintosh,anux,unix或dos机器的硬盘,把硬盘中的文件镜像或只读的证据文件。这样可以防止调查人员修改数居而使其成为无效的证据。为了确定镜像数据与原的数据相同。encase会与计算机crc校验码和md5台希值进行比较。encase对硬盘驱动镜像后重新组织文件结构,采用windows gui显示文件的内容。允许调查员使用多个工具完成多个任务。
在检查一个硬盘驱动时,encase深入操作系统底层查看所有的数据——包括file slack.未分配的空司和windows交换分区(存有被删除的文件和其它潜生的证据)的数据。在显示文件方面,encase可以由多种标准,如时间戳或文件扩展名来排序。此外.encase可以比较已知扩展名的文件签名。使得调查人员能确定用户是否通过改变文件扩展名来隐藏证据。对调查结果可以采用html或文本方式显示。并可打印出来。
在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被入侵的系统上巧妙地设立honeypot,模拟先前被入侵的状态来捕获入侵者的信息,即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达到取证的目的。
honeypot和honeynet都是专门设计来让人“攻陷”的网络。一旦被入侵者攻破,入侵者的一切信息、工具都将被用来学习。
通常情况下,honeypot会模拟常见的漏洞。而honeynet是一个网络系统,而非某台单一主机。这一网络系统隐藏在防火墙后面,所有进出的数据都受到关注、捕获及控制。这些捕获的数据可被用来研究入侵者使用的工具、方法及动机。
4 当前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局限和反取证技术
计算机取证的理论和软件是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果。然而,在实际取证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有关犯罪的电子证据必须没有被覆盖:其次,取证软件必须能够找到这些数据。并能知道它代表的内容。但从当前软件的实现情况来看。许多取证软件并不能恢复所有被删除的文件。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使得一些犯罪分子认为有机可乘。因此在取证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叫做反取证的技术也悄悄出现了。反取证技术就是删除或隐藏证据,使取证调查无效。现在反取证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数据擦除、数据隐藏、数据加密。这些技术还可结合使用,使取证工作变得很困难。
数据擦除是最有效的反取证方法。它清除所有的证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存在了。取证自然就无法进行。数据隐藏仅在取证者不知道到哪里寻找证据时才有效。为逃避取证,犯罪者还把暂时不能删除的文件伪装成其他类型的文件或把他们隐藏在图形或音乐文件中。也有人将数据文件隐藏在磁盘的隐藏空间中。
加密文件的作用是我们所熟知的。对可执行文件的加密是因为在被入侵主机上执行的黑客程序无法被隐藏,而黑客又不想让取证人员有方向地出这些程序的作用,因此,在程序运行前先执行一个文本解密程序。来解密被加密的代码。而被解密的代码可能是黑客程序。也可能是另一个解密程序。
此外,黑客还可以利用root kit(系统后门、木马程序),绕开系统日志或利用盗窃的冒充其他用户登陆。这些反取证技术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5 结束语
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犯罪手段与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对垒的形势下。目前的研究多着眼于入侵防范对于入侵后的取证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仅仅通变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打击计算机犯罪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形式。因此需要发挥社会和法律的力量去对付计算机和网络犯罪。计算机取证学的出现和矗用是网络安全防御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相多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高铭喧主编1998年版
【2】蒋平主编‘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2000年版
robbim j.an explanation of computer foremics http//puterforensics/forensics htm
[4]farmer d,venema w computer foremics ysis class handouts.
基于Intranet的储粮测控与粮情分析推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五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国家储备库上建立基于intranet的储粮测控与粮情推理系统的结构,设计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储粮测控、粮情、intranet
1.引言
我国近几年粮情检测系统发展迅速,基于intranet的储粮测控与粮情推理系统,在测控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强了专家推理的能力,并且在国家储备库中构造企业内部网intranet,可以使国储库在测控自动化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可以提高国储库的储粮管理现代化程度,提高国储库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对于科学、安全储粮具有重大意义。
2.国储库粮情测控系统的硬件结构描述
国储库承担安全储粮的任务,及时检测各粮仓储粮的粮情信息,如粮温、湿度、水分等,对于安全储粮有极大的意义 。早期粮情信息的检测采用手工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计算机的粮情测控为储粮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测控分机常用来监测一个仓房的粮情信息,测控分机下连多个分线器,每个分线器又连接多个测温(湿)电缆。 测控分机可通过地址的循环变化检测到一个仓房的每个布点的粮食温度或湿度且存放到分机内存中。这样每个测控分机都可以检测到对应仓房的各布点的粮情信息,通过通讯机可以方便地上传给上位机,存入数据库中。
该系统采用三级结构,上位机、测控分机和分线器。能方便检测到数千个测点的粮情信息。实时和测控,实现粮情检测和控制的自动化。WwW.meiword.CoM
3.粮情与推理系统的构成
1)粮情检测软件
检测到的各粮仓测温数据被存入数据库中,粮情软件可以从多方面显示实时或历史的粮情数据,提供科学的决策。粮情检测软件构成如图2所示。
测控模块:可控制巡检或定点检测各仓或指定仓粮情数据,控制粮仓通风或通风模式。
显示模块:能够以三维立体方式多截面显示粮仓粮情信息数据,方便决策。
曲线:可以按年、月和季度范围显示指定仓房的某个测点温湿曲线、某个层面或该仓房平均的温湿度曲线。
报表打印:可以打印输出指定日期某仓房的各种粮情报表(按层面显示和按电缆顺序)。
参数设置和帮助:用来设置仓房模板、通讯模式等参数;帮助模块给出了完整的软件说明书。
2)粮情专家推理
依据储粮专家和保管人员的知识、经验,整理出若干规则与事实,按专家系统原理建立起规则库、知识库,设计出推理机制,实现粮情智能决策。决策时我们根据某测点和周边测点粮情数据与历史数据(包括测点温度,内温、外温、水分等)以及所处季节,依据专家经验,可作出储粮正常、结露、生虫等决策。对安全科学储粮有极大的帮助。粮情推理系统的构成如图3所示。
4.国家储备库intranet的构造
1)国家储备库企业内部网
国家储备库企业内部网构造如图4所示,国储库intranet由库办子网、储运子网、财务子网和计算中心构成,计算中心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管工作站;通过路由器可以接入互联网,借助远程拨入服务器,在外地可以远程拨入国储库的intranet网,共享网上资源。
2)基于intranet的储粮测控及粮情推理系统软件设计
把单机测控和推理软件扩展为基于intranet企业内部网络环境下的测控和推理软件,所检测的粮情信息被统一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上查看和粮情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果。在intranet上开发了基于c/s和基于b/s模式的储粮测控及粮情推理系统软件。
基于c/s模式的储粮测控和粮情推理系统软件:使用了c/s编程技术,可以将采集的粮情数据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在任意客户端可查看和粮情数据,扩大了测控信息的使用和共享范围。
基于b/s模式的储粮测控和粮情推理系统:可以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方式来浏览、查看粮情数据, 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远程站点借助浏览器查看和浏览粮情信息,可便于上级部门监督管理。
系统开发中使用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的编程技术、active-x控件、asp及ado等技术。基于asp的交互式网页工作原理如图5。
5.结束语
基于intranet的储粮测控及粮情推理系统可以提高国家储备库储粮测控及信息的管理水平,可扩大粮情信息的共享范围和使用效率。不仅库内领导和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看信息,而且上级部门和领导也可以通过拨号远程访问该库的粮情信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公共internet网查看该库的粮情信息。这为以后以国家储备局为中心建立全国范围的粮库信息共享和联网打下基础。
20xx年全国嵌入式技术研讨会观感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六篇
摘要:嵌入式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在20xx年全国嵌入式技术研讨会中,各界学者交流了嵌入式领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潮流作了预测,认为在下一个十年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以可编程逻辑和系统芯片为代表的可定制技术。此外,会议中还讨论了处理器、操作系统等其他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关键词:系统芯片 可编程逻辑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综述
本次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会主要设计了如下一些嵌入式的产品和技术领域,它们是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可编程逻辑,系统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以及相关的系统整合开发方法。从会议主办方的观点看,会议讨论的重点是系统芯片soc。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在会议上得到的对于soc的现状及将来的认识。
二、关于soc及sopc
系统芯片soc的提出已经经历了一段不短的酝酿期,市场和技术人员都认为现在乃至将来的5年,将是soc迅速发展并且广泛应用的黄金时间。如手机芯片,数码相机芯片是当前soc产品的代表例子。在这种芯片上实现了具体应用所需要的特殊功能,同时包含处理器、存储器和一些标准接口,使得电子系统布局更加紧凑,功能更加强大。
而我国同时也在强调ic设计能力的提升, 15家国家试点ic设计机构的启动,表明了国家对于ic设计的投入和观点。WwW.meiword.COM这些ic设计机构的工作重点也将着眼于soc设计而决不会是一些简单的常用标准ic。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聘用“深蓝之父”许峰雄之后,也开始了其ic设计的旅程。
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迅速发展,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系统设计逐渐成为另一个趋势。现在我们常用的可编程器件来自altera公司,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已经有flex系列升级到低端cyclone系列和高端的statix系列,器件内所包含的逻辑单元已经达到数百万门,时钟频率接近200mhz。同时其应用软件也完全淘汰了maxplusⅱ而代替以quatusⅱ+sopc builder。在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中,硬件的发展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必须得到开发软件的支持才能叫更多的人(我们)直接的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好处。
为积极开发基于可编程逻辑期间的soc产品,altera设计开发了基于其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处理器内核——nios系列,目前最新产品是niosⅱ,其处理能力接近150mpis,除较高的处理能力外,altera还希望在其可编程逻辑中同时实现多个niosⅱ,以实现并行处理提高运算能力。使用sopc builder可以方便的开发含有nios的可编程逻辑产品,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外设接口,同时nios支持ansi c标准,还提供了用户可重定义的指令系统。
altera并不是销售量最大的可编程逻辑期间供应商,业界最大的可编程逻辑期间供应商是xilinx,因为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并且针对学生的市场开发规模较小,使得我们对他有一些陌生。目前xilinx正在依托国防科大实施其大学计划。
xilinx的可编程逻辑中也开发并投产了大量多种类的处理器,从高端的powerpc到低端的8位处理器核应用尽有,处理能力从十几个mips到200个mips都可以找到。其中powerpc采用硬核方式嵌入到可编程逻辑中,其高端的vertex4中包含了两个硬核的powerpc。其中档32位可编程逻辑处理器同niosⅱ处于同一档次,但由于投放市场较nios早半年左右,目前在性能和价格上均受到niosⅱ的强烈冲击。xilinx的可编程逻辑产品线跨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逻辑资源已经达到500万门,其双powerpc核的处理能力可达400mips,已经可以同intel的xscale媲美。
三、比较几种流行的soc技术
除了在可编程逻辑上实现的系统芯片外,其他一些厂商也把目标瞄准了soc的市场,也带来了一些其它类型的可编程soc产品,主要包括psoc和csoc。下面比较一下这三种器件的特点(包括sopc)。
1.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
提出sopc概念的是altera公司,目前xilinx也在利用自己fpga的优势,积极的发展自己的sopc产品。sopc结合了soc和pld、fpga各自的优点,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至少包含一个嵌入式处理器内核;
具有小容量片内高速ram资源;
丰富的ip core资源可供选择;
足够的片上可编程逻辑资源;
处理器调试接口和fpga编程接口;
可能包含部分可编程模拟电路;
单芯片、低功耗、微封装。
sopc是pld和asic技术融合的结果,目前0.13微米的asic产品制造价格仍然相当昂贵,相反,集成了硬核或软核cpu、dsp、存储器、i/o及可编程逻辑的sopc芯片在应用的灵活性和价格上有极大的优势。
2.psoc(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
psoc是cypress公司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将各种处理模拟的接口通过可编程元素连接起来。psoc器件集成有一个快速微控制器(mcu)和sonostm(硅/氧化氮/氧化硅)工艺制造的闪速存储器及sram,以及具有模拟和数字系统功能的可编程阵列器件(即psoc blocks),并实现了低成本和小型封装形式供货。psoc包括多种用户模块,与cpld的宏单元非常相似,这些用户模块也可由设计师随意配置。不过,需要牢记的是:与cpld不同,psoc还包括能够完全以模拟方式(无需使用数字电路或cpu等等)来处理的用户模块。
作为通用的器件,psoc主要是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包括音频、无线、手持、数字通信、互联网、控制和消费类系统。cypress 微系统公司将提供psoc设计工具psocdesignertm,它是支持psoc器件的一种完整的开发系统开发系统,包括有一个c编译器和汇编程序、一个连接和调试工具、一个在线仿真器和器件编辑器(device editortm)。
3.csoc(configurable system on chip)
csoc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回避sopc在低出货量、高灵活性方面的优势,而将工作重点瞄准了高出货量的asic ic市场,因此csoc的特点也是相似于asic的,在设计阶段比sopc复杂、成本高,而一旦大批量生产,就可以体现出单件产品价格低,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的csoc器件主要提供了51系列或者arm7系列的硬核处理器,以及其它的逻辑模块,并且可以通过硬件描述语言编程的方式组织管理原有的asic资源,也可以实现自己的软核ip,其可编程资源并不比sopc差。
并且,一旦生产厂商发现市场成熟,可以大量供货后,可以很轻松的将现有的csoc设计,转换成完全的asic设计,以此来最大的降低器件的成本。
目前csoc的市场还不是很活跃,国内的主要代理商为矽正电子有限公司。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csoc的技术特点并不是很符合牧村定律的观点。依照牧村定律,电子器件以10年为周期在可定制和专用化之间摆动,而从现在到20xx年学者认为之可定制的10年,altera和xilinx也正在积极地为降低fpga的每逻辑单元成本而努力,因此是否需要向csoc投入较大精力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也许作为技术研究还是比较合适的。
四、其它会议中还介绍了其他一些嵌入式产品,比如arm、新型的单片机等。由于arm的迅速兴起,已经严重挤压了单片机的市场,几乎成为32位通用嵌入式处理器的“标准”,各种规模背景的厂商都在开发基于arm的产品,各式的arm开发板也充斥着市场。而生产单片机的厂商则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比如高可靠性,低功耗,采用flash替代ram等。以及一些专有领域的相对专用的单片机。利用flash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更高的在线可编程可配制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本次展会单片机大厂freescale(原motorola)没有出席,但可以确定的是freescale依然在进行高性能单片机的研发和制造。目前其针对中国市场正在大力宣传其单片机、dsp和传感器芯片。
在软件方便,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大市场。vxworks发布了6.0版本,而linux系列也得到众多厂商定推广,但是感觉linux行列中缺少重量级企业的支持。
开发工具方面除了各期间厂商推行的工具软件外,当提到altium的protel20xx和nexar。protel20xx延续了protel的优良传统,其界面更美观,运行速度更快,也提供了更丰富的元件库支持。而altium号称其nexar将是划时代的fpga设计工具。依个人观点,nexar类似于vb,令用户不必学习复杂的硬件描述语言也可以开发fpga产品。nexar将通用ic模块化以ip的方式提供,使用nexar的用户可以将这些ip以拖拽的方式加入工程,按照设计pcb的方法连接这些通用元件,形成工程,并有nexar将这些内容编译综合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在nexar中也提供了基于可编程逻辑的处理器,不过目前仅限于低端的51等系列。通过protel和nexar的配合还可以实现在同一个ide中进行软硬件的开发。
一些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厂商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包括研华,立功单片机,emdoor等。他们代理的windowsce.net和xscale也得以在展会中露面。
五、总结对软件的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可靠性的保证,在本次研讨会中都有涉及。
纵观这次展会,32位处理器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的标准,更大的存储器,更快的处理能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可编程逻辑,方便的开发工具都在着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领域。如何紧跟时代潮流也许将会成为一个有点棘手的问题而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从可编程逻辑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软件到系统设计和开发管理的广阔研究方向,如何把握自己也十分值得思考。现在,时不我待!
住宅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述评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七篇
摘要: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掀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小区是住宅、小区发展的方向,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智能住宅 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一、前 言
在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揿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而且节能……。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就可普遍推广的,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似乎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面积等等。有些智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故很少人用。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 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作者希望将自己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一些思考陈述于后,供同行们参考,更希求得指正。wWW.meiword.Com
二、智能住宅、小区是住宅、小区发展的方向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中国住宅的开发基本都是小区的形式,因此,当我们谈到小区智能化的时候就隐含了住宅智能化。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而今智能住宅小区示范小区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也遍地开花。
综观国内外的智能化的住宅小区,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3.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1所示。应加以说明的是,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作者认为,根据小区的实际功能需求而确定其智能化系统才是胆智的规划、设计。实践表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备性、先进性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务请注意,智能小区是一个特指的名称而已。
三、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住宅是小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住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居住。今天,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进入家庭使住宅、小区能够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地仍是以居住舒适为第一要义,它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4.生态环卫性:是条目3的自然性方面的表现,这包括了外环境和内环境。
①使人居住在绿色环境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小区绿色,住宅绿化。
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
③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5.节能、节地:
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鼓励二类高层),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6.安全性:必须是人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①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②突发疾病的呼救。
③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④可燃气体泄漏。
7.方便性
①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②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
③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从上述7个方面和上节所述我们看到,智能化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不可缺的,但相对住宅小区所需要的功能,智能化系统所能担当的是有限的。智能化系统是为住宅、小区更加好地发挥效用服务的,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但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低档次的智能化系统,反之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高档次的智能化系统。
四、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智能的涵义 智能的直观定义是在给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4.1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下面略举几例以说明之:
①住宅的舒适与房间的空间和采光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房屋的进深与层高之间设有一个恰当的设计,那又怎么会使用者的舒适和工作效率呢?这当然由建筑设计来考虑。
②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而它们的能耗如不加控制,则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统计过,以每户空调、采暖耗电1-4kw计,则仅长江流域的此项用电约为2亿kw,相当于11个三峡电厂的装机容量。又据专家测算,采用新型建材、新型空调设备以及对住户加以指导,长江流域年能耗可望降低50%。又有专家研究认为,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则可以节省运转能耗的40%。
③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
④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了一块草地,供居民休憩交往。但,它未经良好布置,并处于四周住宅窗口视线交汇之下,又为了住宅安全,场地围以铁丝网。结果,此处几乎无人。因为身居该场地中的人们感到如被囚禁般的不自在和被人们窥视的恐惧。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好的住宅不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光靠智能化系统,是达不到“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实际效果的。
我们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智能住宅小区是一个特定涵义的称谓而已,就象绿色住宅小区、生态住宅小区等称谓一样,强调该住宅小区的某种特点。智能住宅小区仅只表明了它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住宅小区而已。
4.2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
①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②为防盗而对窗子进行监控时,常见对每个窗都装门磁开关或红外双鉴探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楼层和住宅的外观来考虑盗贼从窗口入侵的可能性以确定装不装,在哪个窗装,还是每个窗口都装的问题。多装会增加初投资,增加了误报次数,增加了工程质量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量。例如:一个800户的小区,每户平均有四扇窗,每窗一个门磁开关,则需购3200只门磁或双鉴探头。又假设每个开关或探头误报率为每年一次,那么就几乎平均每天可能有10次误出现,后果如何则可想可知。这样的系统该不能说是智能的吧。
五、以人为本是建设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根本
住宅小区的建设尖以人为本,即为住户服务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须如此,以使住宅小区为住户服务得更好。
5.1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比之智能大楼更为复杂。在这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①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列入普遍实施的项目,一般有:防盗、紧急求助、消防、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②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影视点播(vod)、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③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尚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有些房地产商布了电话线、结构化布线,再加有线电视就号称是智能小区,显然是炒卖点而已。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虽原先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而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学费,而今就能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获得美誉。
5.2我们感到要保证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运行良好,必须要有掌握好智能化系统的人才。智能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该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历史很短,还缺乏工程经验,因此,也更缺乏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就十分重要,不仅要有规划设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人才,具体动手安装操作的人才以及运行维护的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集成商亦是近几年才出现,他们原多偏重计算机网络集成,很多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缺乏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例协调的实践,即使有些赫赫有名的外国大分公司亦是名实不符;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原来的房管局等机构演变而来,他们要维护好、运行好也确实存在困难。凡此种种造成小区智能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有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集成公司崛起。从总体上考虑,由房地产公司或物管公司来运作智能化系统是难度很大的,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增值运行的一个途径。
六、不断地发掘住户需求是智能化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们认为,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更应看到不断满足他们的新的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更不是其他,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作者的个人经验,提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技术班子,他们不是消极地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人员,他们能主动地要不断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跟踪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将它们应用到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上。
其次,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的,以生动的方式展开,从和居民的基本要求、切身利益相关处入手。
第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物流组织来保证信息服务的实现,使“网上点击”“e社区”“e生活”给住户真正带来方便、实惠,人是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中的。
第上,最至关重要的,从小区建设期的领导到小区管理期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信并坚持支持和参与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因为唯如此,才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使虚拟的e社区回归到现实社区。
使智能化变成为寻常百姓油盐柴米密不可分的“傻瓜”技术。这是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它要求真正想建设智能滤我的领导者、从业者不断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虚心谨慎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用户和服务用户。例如:西南交大房产公司,他们在1996率先在四川、成都提出智能小区概念。其建设的智能小区一期,做到了光纤到楼,综合布线到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中心。然而,上网户数仅只占住户总数的5%。智能小区二期,他们坚持每周组织住户举办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计算机操作、上网、炒股等讲座。在暑假,举办少年计算机夏令营,不定期和计算机公司一起举办区内展示会等,使得上网的用户不断增多,现在达到了20%住户入网。交大智能小区三期、四期,从城市大环境,从投资效益,从方便住户和三网合一的趋向,考虑将小区网络形成改为hfc,大胆取消了综合布线系统。这是充分考虑了住户必看电视而不一定要用计算机这种现实。但,若住户要入网,cable modem就可,cable modem以租用户式担供,2年后即归住户所有,这种用户有一种认同感,一种自主感。2000年9月开始实验小区网上购物服务,为住户集体购买米、油等日用品,并以低于超市价格送货上门,受到住户热烈欢迎。该小区的智能物业服务体系已现端倪,电子商务的良好开端显示了高技术平民化的魅力和威力。该计算机管理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司,从事滤我智能产品开发,系统设计和集成等业务,做的工程已涉足到沿海。
七、小结
智能住宅小区与智能大楼虽都属智能建筑范畴,但却是有它自己的成长发展道路,它的智能化系统各有特点。智能化是专指信息技术应用,现代住宅小区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智能,现代人对住宅小区有着除信息需求之外的更多、更综合性的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要求。各个专业都在为住宅小区的舒适、安全、便捷作出贡献。一个令人不满意的住宅小区必定不是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必须以服务好住户为前提。建设过程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专业人才,都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质量把关,系统建成后其维护和推广使用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还应发动、组织住户参与。因此,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集成。
本文最终探讨了智能化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乃是希望以前“仪表化”“计算机化”的只见技术、只见设备的覆辙不致重蹈,希望“功夫还在功夫外”,千方百计把系统用好,用出效益——给住户带来现代信息技术的享受,给建设者、管理者带来技术上、经济上的收益,最终为推动我国早日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做出贡献。作者斗胆断言:小区智能化的生命力,它的持续发展,必将体现于智能物业服务系统。作者又认为:住宅小区智能化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完成了它的襁褓期,到了该行走如何回报的时期了。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八篇
摘 要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出发,归纳了信息素养定义的三个方面,并从这三方面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个人素质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人 网络道德
社会已进入到信息网络化时代,面对式增长的信息量,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必备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
一、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专家和机构都对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⑴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认为,广泛地说,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而要真正实现信息素养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希望懂得和使用技能去简单陈述问题,明确研究方法以及能对实验性(经验性)结论进行批判性的评价;第二,必须能利用越来越多的、复杂的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三,一旦已经明确了要寻找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找到。WWw.meiword.coM他们还认为尽管博瑞威科和美国图书馆协会都认为信息素养人应懂得寻找、评价、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传递信息以解决特殊问题或做出决定。但是这一定义却忽视了说明信息的来源,包括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传统图书馆中所没有的信息来源。无论信息是从计算机、书本、代理处、电影、谈话、海报,还是从其它可能的来源而来,信息素养概念的本质是具有把从书本、电视屏幕、海报、图片、其它图画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和理解的能力。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则必须培养学生对呈现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别、选择、其排列的能力。⑵
3、doyle, c. s.在《国家信息素养最终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的10点意见:
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
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认潜在的信息源;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⑶
4、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认为信息素养学生是有能力的、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要,能积极参与到概念的讨论中。他们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信,懂得什么才是相关信息;会运用技术去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能在存在多种答案及无答案的环境中自如地工作;会对自己的工作采取高标准,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些学生非常灵活,能适应变化,既可以从事工作也可以从事协同工作。⑷
5、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培养这样的公民要求各院校必须重视把信息素养整合到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他们要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使个体和机构都能在内在机遇中获益的作用。最后,信息素养的人们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因此他们懂得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以其他人可以向其学习的方式使用信息。他们是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的人,因为他们能为任何工作和决定找到所需要的信息。⑸
二、
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对信息素养的正确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使用;
2、 能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将有用信息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3、 具有对信息进行主动鉴别,有区别地对待信息的能力。
三、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现在,《》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internet平均每隔30秒种就有一台计算机加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2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止,中国上网用户已达到1690万。因此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但是人们生存于信息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经之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一、 基本技能。在人类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懂得读、写、算是人们能走天下的得意功夫,就象一个人懂得一门手艺,能够以此来为自己谋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功能、聊天室等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而永远地留在20世纪甚至19、18世纪。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教育工作者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这些搜寻的信息源范围包括internet、cd-rom及各种印刷媒介。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二、 思考技能。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过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素养人应在思考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当然不是指标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⑵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人具有学习的能力,指的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掌握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终身学习者一身不断追求新的高峰,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⑶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能力不但是信息时代人们的高级素养,更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⑷最后,信息素养人还应具有目标确定的能力。做每件事,我们都必须先明确自己做事的目的何在。但是传统的教育给学生的一直是教师要求什么,只是照着做就可以了。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并不会为自己的学习找目标,学习任务来的时候也只知道跟随教师的要求去行动,也就根本没有任何学习主动性可言。当然,学习者能够为自己找到目标、找准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从不会到会,从不准到准逐步地掌握。
三、 个人素质。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既然不属于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针对网络时代价值观念混乱,人们对网上道德迷惘的现状,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提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闯入网络及其相连的系统;2、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3、盗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出混乱或破坏的行动;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这六种不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传统的不道德行为,即要求人们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的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内的财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等。网络伦理不是对传统道德的否定,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是把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引入网络领域。信息时代推崇价值观多元化,但却不欢迎不道德的信息社会公民,教育应可以从青少年学习者入手,逐步培养他们具有信息时代的道德感,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才能积极、健康地成长,并参与到社会、国家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年;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3、doyle, c. s.在《国家信息素养最终报告》(ed 351033);
4、《信息素养方针模式》,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1994年;
5、《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报告》
现代小区智能技术应用分析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九篇
摘要:随着国内智能大厦建设风潮的渐趋平静及各种相关系统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智能小区的概念已经逐渐成型,有关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在很多地区已成为开发商开发新项目的重要卖点。但在许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和认识误区,影响着智能小区建设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实际应用。归根到底,使用者的有效使用是推动小区智能化技术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小区 智能 现代信息 总线技术 规范管理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借助于相关技术和规范标准的日益丰富完善,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很多地区已渐成热点,开发商们纷纷把它作为开发新项目的重要卖点之一。智能住宅和智能小区通过开发商和众多媒体的宣传,描绘了梦幻般的未来生活:通过住户家中的内部网络和外部通讯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教育、娱乐、医疗、沟通交流等等一切生活需求,并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安全、最大限度节能等等。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内外媒体宣传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靠简单搭建几个所谓智能系统就能轻易实现的;即使技术上能做到,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和种种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也是无法绕开和回避的现实。目前的购房者对住宅的“智能”并未给与足够的热情和关注,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如:户型、环境、交通等等。Www.meiword.COm有些智能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很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结果少人问津。不过国内也有很多智能小区的建设者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扎实的努力,从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让使用者真正感受到了“智能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舒适和安全。这些现象都说明智能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应该追求不切实际的“大而全”。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本人希望将自己在从事小区智能化技术研究和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陈述如下,供同业者参考,更希望得到业内专家的指正。
二、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是人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变化,其中信息的快速传递与获取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局限,还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居住者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选择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标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是以居住的舒适、安全、便利为首要标准,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2、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其他还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标;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3、节能、降耗:实质上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能源及设备的合理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4、安全性:必须是人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紧急事件的防护措施。
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5、方便性
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等服务设施。周边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
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由此看来,智能化系统是满足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住宅小区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并将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套设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应尽可能选择功能全面、技术水平高的智能化系统,并可适度超前;而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投资情况选择造价低廉、功能适用的智能化系统。
三、智能住宅小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ise home)、欧洲的“聪明屋”(art home)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使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产品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使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而住宅智能化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数据、图像)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借助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并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的。1997年,我国在《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的编制中对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以及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理想目标、普及目标和最低目标等三级设计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期间,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将房地产业与it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具有一定智能化特征的住宅,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热点。1999年底,信息产业中心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规定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目标和原则,并拟从2000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这项导则的颁布有力地推进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我国的普及和建设。2000年上半年,国家负责编制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以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结束了多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这无疑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国家经贸委又组织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11家在家用电器和相关产品领域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家庭信息网络的联合体,重点研究家庭网络的技术标准、基本框架和终端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家庭网络技术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为智能化小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技术保障。20xx年底,国家住宅产业中心又着手对《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进行了修改。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为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推动了智能化小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示范工程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方兴未艾。
纵观目前国内外智能化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安防、防灾措施,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比较完善的安防措施、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
3、小区内住户可以享受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所示。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实施了智能化系统工程,并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系统功能和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四、小区智能化技术实际应用思考
1、以人为本,注重实际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应如此。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特点、教育程度、业余爱好、生活习惯均不相同,他们对于智能化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小区智能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应首先对小区内住户做必要的统计和归类,再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和相应系统的设计实施,一般可分为如下三类:
a、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应列入实施的必选项目,一般有:防盗、紧急求助、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漏、通信、有线电视、三表远程计量、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保安巡更管理。
b、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户不愿使用或短期内不具备使用条件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视频点播(vod)、internet服务等。
c、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具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上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据此情况,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以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虽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但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不少学费,而今就应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2、标准规范、统一管理
目前,国际、国内种种关于智能化技术的标准纷繁复杂,各行其道,有些甚至互不兼容。这种状况已经成为智能化小区规划建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化小区标准规范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智能化小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可行的标准规范,才能使智能化小区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家信息标准的指导下,本着“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兼容性和扩充性”的原则,建立小区智能化系统和相关技术产品的标准规范,解决标准化接口和通讯协议等方面的难题,实现智能化小区技术产品的规范统一和良好的兼容扩充性。同时,也要不断细化、及时修订智能化小区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为智能化小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法律保障,从而推动我国智能化小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智能化小区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技术创新机构,统一负责编撰和修订各种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全面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关系,管理规范行业内部的行为。使智能化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真正走上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轨道。
3、人才培养,专业服务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要保证智能化小区良好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及建成后的可靠、有效运行,必须要有熟练掌握智能化技术理论与使用维护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且也需要大量懂管理、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支撑起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
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设计者和执行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小区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大多数人都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更缺乏设计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不仅要培养规划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施工组织和管理人才,具体实施和安装调试人才以及未来的运行维护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系统集成商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很多都是有集成之名,却缺乏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践的各方面经验;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由于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限制,要他们有效的使用和维护好智能化系统也确实存在困难,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良好运行的一个途径,但他们也同样受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
智能化人才的获得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是靠教育培养。既可以从高校培养,相关高等院校应密切跟踪信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满足国内智能化小区建设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可用专才;也可以给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到国外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好地为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二是靠引进。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留学或国外信息技术领域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人才。此外,可以采取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锻炼培养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 束 语
本文实际了智能化小区建设在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希望以往“智能小区”只见技术、只见设备的覆辙不要重蹈,更希望未来智能小区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管理者们能把系统做好,用出效益——在给住户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享受的同时,获得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为推动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 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智能建筑技术与思考》 温伯银出自《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 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信息产业中心
《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
基于内容的模糊图像检索技术研究_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十篇
摘要: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模糊图箱数据模型和模糊空间的概念,给出了模糊相似性度量方法,描述了一个模糊空间中的检索过程。
关键词:基于内容 模糊检索 匹配 数据模型
1.模糊检索的基本概念
模糊检索即根据检索对象的模糊特征来查找所需内容。在传统的信息检索领域,最流行的查询是:精确的查询条件和与满足查询条件的结果。而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查询条件不能精确定义,查询结果却是一组与查询条件近似匹配的对象。其中包含了模糊概念,这就是模糊查询。因此,在模糊查询中,查询条件是不确切的,查询结果是近似的。
2.模糊数据库模型
关系模型是传统数据库使用最多的数据模型。显然,传统关系模型难以适应基于内容的图像数据库的模糊查询。为适应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我们对关系模型的概念进行了
扩展。其数据结构是一张由基本属性和超属性组成的二维表,即超关系构成。
3.模糊查询过程
模糊查询就是根据模糊特征来查找所需内容,由于检索中查询要求往往是根据人的主观性所决定。wwW.meiword.CoM因此很大程度上带有模糊性,我们用图1所示的查询体系结构来说明具有模糊特征的基于内容检索的基本方法。
3.1模糊查询接口
模糊查询接口是用户输入模糊查询条件的人—机交互接口。模糊特征的描述实际上往往由用户的主观性所决定,对于图像纹理,习惯于用“很粗”、“中等”、“弱”这样的一些模糊概念来描述;形状一般用“几何形的”、“立体形的”或“似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等概念描述;颜色特征通常用“很艳”、“一般”、 “暗淡”或“大红”、“紫红”、“红”这样的模糊概念来描述。系统将复杂的多维特征经过模糊分类简化为有限的几个特征集上,数字化表示成模糊特征向量(qji,j=1,…,mi,i=1,…,q)。
要使用户模糊查询描述更精确,还需进行模糊特征的调整。当用户用模糊概念输入特征,计算机通过用相似性计算公式求得库中一些与用户输入特征相近的对象,返回给用户,然后由用户从这组相似对象中选择一个对象作为目标对象,并用模糊术语 (如“更窄”、“更暗”等调整参考对象的每个特征,这些模糊术语又被转化为一定的数值,经过相似性匹配求出更相似的对象。假设调整后的特征值为则调整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
其中, 是特征的当前值; 是特征调整后的值; 是特征的标准误差;
是由用户指定的改变映射成特征的结果(如“更窄”“更宽”等模糊术语)。
查询模块经过过滤操作得到更相似的对象组,用户再次选择直至找到要查询的对象。
3.2模糊相似性度量模糊相似性度量是实现模糊相似匹配的核心,常用模糊相似距离来作为检查模糊查询向量和模糊图像向量之间的相似性的度量标准。为讨论方便,我们以模糊年龄的相似性度量为例,来定义模糊查询向量qj,j=1,2,…,q和模糊图像向量bj,j=1,2,…,q之间的相似性度量。qj, bj是相同的模糊空间里的模糊子集(这里我们已经省略了上标)。
我们在多维模糊空间中对q和b之间的距离dis定义为:
card(a)表示模糊集的基数,定义为:
4. 结束语
模糊查询与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图像数据模型和模糊空间的概念,该模型将可视特征、空间特征、语义特征看作超属性,既充分利用了传统关系数据库的优点,同时又考虑了图像数据以及模糊查询的特点,能对图像特征进行操作,文中提出的模糊空间和模糊相似性度量方法能支持基于模糊特征的图像查询,较好地体现用户图像查询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雪生,徐光佑,史元春,基于内容检索的一种中间表达机制,软件学报,vol.10(4),400-405
2. wu,j.k.and a. desai narasimhalu, fuzzy content-based retrieval in image databa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vol. 34, no. 5, 513-534
本文地址:www.hzydhh.cn/html/275684.html
猜你喜欢: